
2025年跨境电商B2B出口迎来政策红利期,但许多企业仍对9710模式下的退税政策存在困惑:货物未全部售出能否退税?申报流程如何简化?资金回笼周期能否缩短?
本文结合最新政策与实操案例,拆解9710出口退税的核心要点与避坑指南,助力企业合规高效“回血”。
1. 资质门槛
企业须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,并已完成出口退(免)税备案;需具备进出口经营权,且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完成B2B交易;出口货物需实际离境,并取得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(退税专用联)。
2. 交易真实性证明
三单一致:报关单、物流单、支付单需在商品名称、数量、金额等维度完全匹配。
需提供跨境电商平台交易记录、购销合同、物流签收证明等佐证材料。
生产企业需确保产能与出口规模匹配,避免触发税务预警。
3. 合规凭证要求
增值税专用发票:外贸企业需提供与报关单匹配的进货发票,生产企业需确保进项发票与生产台账一致;
收汇凭证:通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(如KGTPAY)收汇,确保外汇金额与报关单一致。
1. 新政核心变化
允许分批退税:企业无需等待整批货物售罄,可针对已销售部分单独申报退税;
申报周期缩短:通过电子税务局或单一窗口在线申报,最快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;
容缺办理:小微电商凭交易电子信息即可办理外汇收支,免于名录登记。
2. 操作指南4步
(1)备案登记:首次申报前需提交《出口退(免)税备案表》至主管税务机关。
(2)数据归集:通过ERP系统整合报关单、发票、物流单等数据,确保信息一致。
(3)在线申报
生产企业:登录电子税务局→“出口退税管理”→“免抵退税申报”;外贸企业:选择“免退税申报”,上传关联号匹配的进货与出口明细;
(4)资料留存:报关单、购销合同等纸质凭证需保存5年备查,建议采用数字化归档。
1. 销售证明难题
痛点:9710模式货物直接出口至境外企业,难以提供终端销售凭证。
方案:留存平台交易记录、物流签收单、客户确认函等作为替代证明。
2. 外汇收汇风险
痛点:多平台收款导致金额分散,与报关单难以匹配。
方案:通过香港银行账户归集外汇,或使用KGTPAY等合规支付工具(手续费低至0.3%)。
3. 代理服务隐患
痛点:中小卖家依赖代理公司操作,易因代理失误导致退税失败。
方案:选择具备《出口退(免)税风险控制报告》的代理机构,合同明确差错赔偿条款。
1. 资料造假
伪造销售记录或物流单据将直接取消退税资格,并面临最高5倍罚款。
2. 公私账户混用
个人账户收汇无法匹配退税申报,导致13%退税款损失。
3. 逾期核算
未在次年4月30日前完成核算的,税务机关将追回预退税款。
1.新手卖家
优先选择代理服务,借助跨国通等平台完成报关、收汇、退税全链路闭环。
2.中型企业
部署智能分账系统,区分已售/未售货物,实现退税额度动态管理。
3.大型集团
建立“业财税一体化”数字中台,实时监控全球库存与退税进度。
9710出口退税政策为B2B跨境电商注入强心剂,但红利与风险并存。企业需构建从交易架构设计到单证管理的全流程合规体系,方能将政策优势转化为真金白银。
2025年跨境电商合规化进程加速,唯有早布局、深挖潜,才能在全球贸易变局中抢占先机。
AI退税宝——跨境企业的财税AI产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