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特朗普政府近期突然释放“大幅降低对华关税”的信号,这一政策转变的背后涉及多重因素,包括经济压力、政治考量以及国际反应等。同时,这一调整也将对跨境外贸企业产生深远影响。
通胀高企:美国CPI预期升至6.7%,高关税推高进口商品价格,加剧通胀问题。
企业强烈反弹:苹果、特斯拉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警告,若145%关税落地,iPhone价格可能暴涨至2300美元,严重影响美国消费者。
金融市场动荡:美股因关税不确定性剧烈波动,财长贝森特承认僵局“难以为继”,市场急需政策稳定。
农业州与制造业工人受损:中国反制关税打击美国农产品出口(如大豆、牛肉),影响特朗普核心选民支持率。
民调下滑:55%美国人不认可政府经济政策,60%反对关税加剧通胀。
多国强硬回应:欧盟、日本、越南等国拒绝单方面让步,甚至推迟与美谈判。
中国反制措施有效:稀土管制、产业链本土化(如特斯拉上海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达95%)削弱美国施压效果。
极限施压失效:中方坚持“取消全部关税”底线,美方需调整策略以重启谈判。
短期战术让步:特朗普可能以“降关税”换取中方在其他领域的妥协,但仍保留后续加税可能。
关税降低直接减少出口成本:若145%关税降至60%以下,跨境电商企业利润空间将回升。
物流效率改善:此前因T86模式取消导致的清关延误问题可能缓解。
政策反复风险:特朗普政府可能再次加税,企业需保持警惕。
海外仓布局加速:即使关税降低,企业仍需在墨西哥、东南亚设厂或备货,规避未来风险。
高附加值产品受益:半导体、新能源等受关税影响较大的行业可能迎来对美出口复苏。
内需与新兴市场拓展:部分企业已转向东南亚、中东市场,降低对美依赖。
密切关注谈判进展:若美方政策反复,企业需灵活调整供应链和定价策略。
利用政策红利:中国政府的跨境电商补贴、海外仓支持政策可帮助企业优化布局。
AI退税宝建议跨境外贸企业应抓住短期成本下降的窗口期,同时继续推进供应链多元化,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政策反复。